素面朝天

  #热点聚焦#当代文学作品“走出去”,这十本书表现抢眼


  伴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日渐增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纵观近年来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情况,无论是在图书品种、数量质量还是渠道范围、产品格局上均有显著提升和扩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文学类图书历来是中国图书“走出去”的重要力量之一。传统严肃文学自不必说,从古典小说到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国传统严肃文学作品“走出去”成绩斐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的“排头兵”。不仅如此,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原儿童文学以及科幻文学也持续发力,成为助力中国文学类图书走向世界的“新力量”。


  不过,尽管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局势,风起云涌的国际市场,如何更好地面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使得中国图书不仅“走出去”更能“走进去”,仍是出版业内常提常新、高度关注的话题,是一门业内长期以来不断在探索、实践甚至是试错过程中积淀求知的大学问和大课题。


  那么,当我们谈论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当我们讨论文学作品的“走出去”,我们所关注的文学作品本身的内容和价值、影响力也好,文学作品的市场、译介、营销渠道、本土读者需求和接受度也好,往往关注点在于定论定性,而对于支持定论定性的数据佐证则关注不多。


  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何明星长期以来利用大数据进行中国当代文学效果评估的研究。他自2012年开始一直在利用世界图书馆系统收藏中国出版社年度出版的中文书目做中国图书的馆藏影响力研究项目。在他最新的作品《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影响效果评估研究》中,何教授选取了10部中国当代文学译作在海外图书馆的收藏数据,从海外传播范围的大小、专业研究评价以及读者反馈的多寡、文学媒介的影响力三方面入手,以此衡量10部文学作品在全世界的传播效果。


  《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影响效果评估研究》


  何明星 著


  新华出版社


  这10部文学作品是中国1949年至1978年30年间10部影响较大的文学作品,之所以选择这10部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同,也反映了中国文学出版与传播媒介和环境的不同。透过这十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探究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因素,何明星教授总结了三点:


  第一, 文学作品内容的特性是获得世界影响的核心因素。


  第二, 文学作品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渠道、传播环境也是获得世界影响的关键因素。


  第三, 影像传播与文字传播之间的差距也同样是获得世界影响不可忽视的因素。


  那么这10部作品是哪些呢?他们的海外传播又有哪些特点?今天国际君就携手何教授,让我们一起认识这十部经典作品吧!


  《白毛女》


  《白毛女》起源于晋察冀地区的民间故事,讲述的是主人公喜儿,因饱受旧社会的迫害逃进深山生活,成为少白头,被称作“白毛仙姑”。在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建立后,重新回到社会生活中,她的头发重新变黑的故事。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此故事集体创作出歌剧《白毛女》。这部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创作的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此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


  自1945年诞生以来至21世纪的今天,在70多年的时间里,《白毛女》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获得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一部艺术作品之一。《白毛女》所获得的海内外社会反响最大、获得评价最多,而通过歌剧、芭蕾舞、电影等不同艺术形式的传播,其传播范围也是最为广泛的一部艺术作品。


  从《白毛女》诞生至今的70年历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有过不同的版本,不同的演出也赋予了自己的理解与新的意义,这正是一部经典文艺作品的开放性所具有的特征之一。《白毛女》这部诞生于共产党解放区的作品,从一开始就获得了以美国为代表西方媒体的关注。 梳理《白毛女》获得世界影响的渠道,可以发现,《白毛女》首先是在东欧、苏联等获得广泛传播,之后才是获得欧美英语世界的认知。此外,《白毛女》在日本的影响最大。


  《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结婚》是作家赵树理写于1943年5月的短篇小说,这部短篇小说确立了赵树理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历史地位,并因此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在这部作品中,作家把恋爱与婚姻自由的问题,作为时代主题提了出来。通过主人公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与婚姻问题,描写了农村社会的变革。这部作品一出版就获得了广泛的知名度,被称为大众化、民族化的文学作品代表。根据OCLC的数据显示,迄今为止,流通的有英文、俄文、日文、罗马尼亚、发文、匈牙利文等不足10个语种的版本。其中英文版的传播面最为广泛。梳理其世界传播轨迹,可以发现该作品先是在日本及苏联等东欧国家进行传播,然后才传播到英语世界。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作家丁玲于1948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桑乾河边暖水屯为背景,真实、细致、具体地反映了华北农村的土地革命等划时代的社会变迁主题。该作品确立了丁玲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获得了与《白毛女》等作品一样的主流传播资源。丁玲的作品很多,如《莎菲女士日记》《某夜》《三八节有感》等,但真正使其获得世界影响的作品是《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而其他作品是在其文学地位确立后,在聚光灯效应的作用下获得了广泛的传播。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首先在苏联引起广泛反响,之后再中东欧国家内广泛传播。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欧美国家最初对这部作为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品的译介和研究相对迟滞,但迈入80年代后有了长足的发展。此外,该书在日本、新加坡也有所关注,并有专家学者做深入研究。不过,英语学术界与苏联等东欧国家、日本的学者对于这部作品的学术评价截然不同,可见,依据国际政治、时代意识形态对文学作家作品的国际传播的影响。


  《暴风骤雨》


  《暴风骤雨》作家周立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的上卷于1948年在东北书店初版,下卷于1949年初版。作品依据周立波参加土地改革的真实经历完成,因为生活的真实,所以一经出版就获得巨大成功,并于1951年获得斯大林文学奖,一举确立了周立波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主流作家地位。此后,该作品首先在苏俄以及东欧国家以多种语言进行翻译与传。该书作为中国革命,特别是农村土地革命的代表性作品而获得欧美国家的广泛关注。


  目前,该作品的英文版一书收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除英译本外,该书的日译本也具有较大影响。回顾该书获得世界影响的轨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苏联以及东欧等国家地区影响为主,第二阶段则是以英文版在欧美世界发行之后获得。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的英译版是由我国著名翻译家许孟雄翻译完成得以在欧美国家传播的,而英文版的翻译质量和水平也受到了欧美国家的认可。这对于当下中国文学作品在海外的主动传播具有启示作用。


  《新儿女英雄传》


  《新儿女英雄传》由袁静、孔厥合著,于1949年9月在上海海燕书店初版。该书是我国第一部革命英雄传奇,可以说与新中国同时诞生。小说有别于中国古典小说《儿女英雄传》(清代作家文康著),反映的是冀中地区白洋淀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八年抗战的事迹。小说一经面世便引起轰动,深受好评。自1949年出版后,60多年来,该作品一版再版,畅销不衰,据统计,截至2017年,该作品发行超过400万册。该作品作为新中国第一部红色经典小说,在海外也有较为广泛的影响。该作品的外译本最早的是日本语译本,影响最大的是英译本。但相比同一时期出版的《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该作品在世界获得影响却较晚,这之中也有翻译的问题。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作家王蒙创作的短篇小说,于1956年发表。通过一个区委组织部对通华麻袋厂厂长王清泉所犯错误的处理,揭露和抨击了党内官僚主义现象。该书是王蒙的处女作,尽管王蒙作为我国著名作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每个阶段都有不同凡响的作品,但《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仍有着较大影响。《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一直以来没有单独成册的书籍,均与其他小说合编为集,或以该小说为名,或以其他小说为名,或另起合集名,同时,该作品也没有单以这篇小说命名的外文译本,而是收入王蒙其他代表性作品的小说合集中,但这并不影响该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其中仍以英文版影响最大。《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最早收入与《蝴蝶》合集,主要译本有英文、发文、德文,均以中国文学出版社名义出版。OCLC的数据显示,《蝴蝶》在世界图书馆收藏数量为232家,扣除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两家中国图书馆为230家,涉及1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以171家图书馆遥遥领先。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由作者杨沫于1955年4月完成。该书原名《烧不尽的野火》,在交人民文学出版社时易名为《青春之歌》,但该书正式出版则是在1958年。该书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和成长命运的长篇小说,一经出版便成为当时的畅销书。据统计,自1958年至今,该书被译为20多种语言,最早的版本是日文译本。该书的英译本有7个版本,其中以外文出版社1978年版和1964年版馆藏量最大,又以美国馆藏量最多。总体看,该书有众多版本,其中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影响力最大,而外文版是外文出版社1978年的英文版影响最大。除此之外,该书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发行放映,公映后造成轰动效应,影片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也引起了轰动。


  《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是作者曲波根据自身经历于1956年完成的长篇小说。该小说描述了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故事。小说因借鉴古典小说的写作风格,以及内容具有一定的传奇性质,成为革命历史小说通俗化叙述的重要代表。自1956年出版以来,《林海雪原》被翻译成众多语言出版,包括英文、日文、俄文、蒙古文等十几种版本。该作品的英文版由外文出版社在1962年、1965年和1978年分别出版,在英语世界有较大影响。除英文版外,该书的日本版也是重要的外文译本。该书的影视改编非常成功,迄今为止,该书的电影传播是在欧美普通观众中影响最大的一种形式,获得了较大影响。20世纪50年代末上海京剧院根据小说中“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并参考同名话剧改编为现代京剧,此后位列“八大样板戏”之首,1970年《智取威虎山》被拍摄为电影版,最新的电影版本为2013年的香港著名导演徐克导演的版本。


  《我的前半生》


  《我的前半生》是爱新觉罗·溥仪署名的自传体文学作品,自1964年3月群众出版社以来,成为一个轰动世界的话题,关于本书的书内、书外、幕前幕后,一是是海内外媒体密切关注、唯恐遗漏的热点和卖点。该书最早是末代皇帝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所写的反省笔记、后于1964年出版,2009年群众出版社在此推出的没有删节的全本,迄今为止,该书中文版在国内的总印数超过187万册。由于溥仪的特殊身份,该书吸引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有英、日、德等多种译本行销世界各国和地区,其英文版至今仍在亚马逊网站上热销,看成是新中国历史上对外传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该书在出版过程中,除外文出版社自己翻译外,还向海外出版社推广。该书的日文版与中文版差不多同步推出,在日本在获得轰动性影响。自1964年至今,除外文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外,还有海外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波兰语、韩语等多个语种的16个版本。该书的英译本传播范围最广的是纽约普特南出版社出版的,至今在全世界收藏的图书馆达到575家。


  《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在1960年出品的历史故事电影,由著名导演谢晋执导,祝希娟、王心刚、向梅、陈强等主演。讲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斗争故事。影片自1961年放映后,很快风靡全国,受到热烈欢迎。1964年,《红色娘子军》被改编为现代芭蕾舞剧,是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恩来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文化大革命时期,《红色娘子军》被改编为现代京剧演出,连同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沙家浜》《奇袭白虎团》以及芭蕾舞剧《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被正式封为“革命样板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管饭传播。在国际传播方面,“样板戏”的传播被拓展到国家外交层面,实现了国际政治交往传播,这大大提升了“样板戏”的国际知名度,相应的,《红色娘子军》的国际知名度也大大提升。与此同时,《红色娘子军》剧本的对外翻译,特别是面向海外发行的英译本,对于该作品国际影响的确立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简介


  何明星,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曾在新闻出版系统工作20多年,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中心执行主任,是中宣部中国当代文学对外翻译与推广工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经典中国”、“丝路书香”等多个工程、项目评审专家。长年致力于中国书刊史、对外出版传播史研究,发表论文10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并有《著述与宗族——清人文集编刻方式的社会学考察》(中华书局,2007年版)、《新中国书刊海外发行传播60年(1949—2009)》(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年版)、《从文化政治到文化“生意”—中国出版的“革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中国图书与期刊的世界影响力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文图书出版发行编年史》(上下,学习出版社,2013年版)、《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出版与传播研究报告(1949——2014)》(新华出版社,2016年版)等多部专著出版。

2019-04-12 09:59:22

你的回应(只有圈子成员才能发言)

回应请先登录注册

最新动态

热门圈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