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如何才能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必须不是从自己躯壳动念,而念头真切,才是真志气。”这几句话出自一代大儒梁漱溟先生,是他在山东进行乡村建设运动时期,每日朝会上与研究部同学们所讲,后由唐现之先生和黄省敏先生整理成文字,后集结成书,取名《朝话》。自1937年首次问世以来,《朝话》至今已再版11次,其魅力何在?80年后的今天,我们又为什么还要再读这本书?
今日正逢一年一度的五四青年节,文景“梁漱溟作品集”系列重新出版这部经典作品,且看大师对世间青年讲述:“何为理想的生活态度”。
《朝话》
《朝话》的诞生
梁漱溟先生在学界成名甚早,1917年被蔡元培先生聘入北大讲授印度哲学。1920年左右写成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甫一出版便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使其成为彼时最知名的文化人士。作为文化学者,梁漱溟极其关怀民生社会,作为思想家,他又讲求知行合一。1931年,梁先生与梁仲华等人在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由此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朝话”,便是这个时期梁先生每日清晨与研究部同学们的谈话辑录。
“‘朝话’是在朝会上讲的话。我若干年来办学,大都率领学生作朝会;尤其自民国二十年夏至二十三年夏一段,我自任乡建院研究部主任时,行之最勤。天天黎明起来就作朝会(冬天都须点灯),极少间断过。”梁先生在本书叙言中如是写道。几年的讲话,大致都由学生记录下来,并存于学生手中。1935年,著名教育家唐现之先生发现了稿子,陆续清出一部分在《乡村建设》半月刊发表,两年后出版成书,其中大部分为黄省敏同学整理誊抄。虽是朝会所讲内容,但只是笔录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首次问世后,社会反响热烈,尤其受到青年读者的喜爱。经过80年岁月洗礼,《朝话》已到第11次的再版,梁先生的长子梁培宽先生在2010年第10次再版时写到:“首次出版距今已七十三年,七十多年来社会巨变,人们的思想面貌的变化也是‘今非昔比’,而且似较以往更为混乱与浮躁。在这种情况下,一本七十多年前以注重讲求身心修养为主的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爱读,应该说是件值得欣慰的事。
“真的尽力生活,又每在经过厌离之后”
在浮躁风气甚嚣尘上的今天,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空心病”等时代病层出不穷。当代青年面临着种种困境,焦躁不安,手足无措,像陀螺一样不由自主地旋转,被整个社会裹挟着前进,终究无法求得内心的解脱。“当人转回头来冷静地观察其生活时,即感觉得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为饮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纠缠,不能不有许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会上又充满了无限的偏私、嫉妒、仇怨、计较,以及生离死别种种现象,更足使人感觉得人生太无意思。如是,乃产生一种厌离人世的人生态度。”
夜深人静时扪心自问,还是要回到那些终极问题:人究竟为了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何在?我们该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如何立身?
《朝话》一书中,梁先生从各方面入手为青年人解惑,例如人生修养、治学方法、议论社会、学术文化,甚至更实用的择业、合作、婚姻问题等均有涉及。
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
容易让他误会的一件事,就是把欲望当志气。这样地用功,自然不得其方。
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那个地方搁下那个心。
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必须不是从自己躯壳动念,而念头真切,才是真志气。
“高级鸡汤”,文火慢炖
《朝话》并非系统的学术讲演,而只是对同学之日常生活有所诏示启发,或自同学提出之问题,予以当下指点。其内容包括治学、修养及人生、社会、文化各方面之问题,多由阅历得来,语重心长,亲切隽永,足以发人深省。
谈习气,“一切罪恶过错皆由懈惰中来”;谈如何反省,“念头要转,感情要平”;说合作,“气要稳,心要通”;对待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要明白“冲突之所由起,即在彼此都自以为是”;最重要的是要“有以自乐”,工作越重,做事越多,越要在其中找到乐趣,不然“那真苦死了!”。——正能量,好鸡汤。但梁先生又说:“整个生命的本身是毫无目的的。”话锋一转,人生虽不好说有目的,但未尝不可说有意义。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在于创造!
对待人生有无目的、有无意义这样大的问题,梁先生几句话便切中要害,通俗简切,明白如话。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所谓举重若轻。只有以梁先生的人生阅历,以其思想的圆融、系统,才能真正做到“文火慢炖”,煲出这一道浓缩的“高级鸡汤”。
《朝话》将推出音频版,王耀庆倾情诵读
据悉,世纪文景还将推出《朝话》的音频版,精选出书中部分内容,邀请著名演员王耀庆来诵读。届时将在喜马拉雅FM上线。王耀庆在《见字如面》中曾演绎当年59岁的黄永玉,慷慨陈词,澎湃铿锵,赢得如潮赞誉;梁漱溟先生讲“朝话”时38岁,正当壮年,不知王耀庆演绎起与他此时年纪相当的梁先生,又是什么感觉?我们洗耳恭听。
2024-12-24
2024-12-23
2024-12-20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