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天涯》:
寻找白求恩与毛泽东珍贵合影照片始末
李彦
“当然,我母亲非常美丽。这是公认的!”
“他们俩的关系,是谁追谁呢?”
“嗯… … 我想,还是白求恩更主动吧。”
初秋的傍晚,落日余晖浸了几分阴柔,几分伤感,笼罩着百年老屋幽暗的客厅。窗帘太旧了,已辨不清是棕红还是土黄。天光透过缝隙,斑斑驳驳,洒在油漆剥落的地板上。
靠墙立着的深棕色木头书架,窄窄的,年代久了,略微有些倾斜。书架顶端立着一个巴掌大的镜框,里面镶嵌着一枚黑白照片。女郎正当妙龄,身穿深色毛呢大衣,发髻上斜扣了一顶贝雷帽,明眸皓齿,优雅端庄。
光线太暗。拉开落地灯的开关,才看清了老屋主人。他的腿跛了,坐在单人沙发里,双手握紧金属拐杖,竭力挺直了腰板。蓝白相间的方格衬衫皱皱巴巴的,牛仔裤的膝盖处露着破洞。满头花白的须发久未修剪了,似秋风中的野草,散披在额头、耳旁、肩上。唇角紧抿着,双颊深陷,凸显出一条条刀刻斧凿的沟壑。
时光倒流了。蓦然想起狄更斯笔下的流浪汉,破帽遮颜,孤独地徘徊在雾伦敦的街头。
且慢。掩藏在野草后的那对灰蓝色的眸子,分明闪烁着智者的锋芒,忧郁冷峻,怒向刀丛。
“你母亲和白求恩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你,究竟了解多少?”懒得抽丝剥茧,便单刀直入了。同属坦诚之人,对方不会计较吧。
哦,还是唐突了。
老人执拗地摆了下头,目光一闪,眉宇间绽出一缕高傲。“我从来没有问过她。为什么?那种问题是极不得体的。我们是不列颠人,矜持惯了。讲究喜怒不形于色。从孩提时代起,我们就受到教育,要学会掩饰自己的感情。也许,你会觉得我们很冷漠。但实际上,我们只是竭力控制住自己,不显山露水罢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你,有没有可能是白求恩的儿子呢?”我明知故问,希望抛出一枚炸弹,引爆出更多尘封的秘密。
果然,老人被我的傻话逗笑了,咧开口,露出几颗残存的牙齿,呵呵笑了。似乎忘记了刚刚炫耀过的不列颠绅士引以为豪的“矜持”。
“那怎么可能啊!”野草在微风中晃动。眸子里却荡起了快活的涟漪。“一算就知道了嘛!他们俩最后一次见面,是一九三八年初。从那以后,白求恩就再也没有返回过故乡。而我呢,是一九四二年才出世的啊!”
哦,上帝,真希望他的出生证上记错了。若是那样,该有多么美妙!
(感谢李彦老师授权发表)
李彦,加拿大华人作家,滑铁卢大学瑞纳森学院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孔子学院加方院长。长期致力于促进中国和加拿大两国文学交流活动,组织过多次国际文化研讨会。英文长篇小说Daughters of the Red Land 获1995年度加拿大全国小说新书提名奖。2016年获上海市新闻奖一等奖。2018年获“人民文学”非虚构作品奖、北京市侨联征文一等奖。2018年出版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非虚构文学《不远万里》。
2025-01-02
2025-01-01
2024-12-31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