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届戛纳电影节闭幕 韩国影片首夺“金棕榈奖”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

2019-05-27

  当地时间5月25日晚间,为期12天的第72届戛纳电影节落下帷幕,今年无论在戛纳当地,还是中国的社交网络,“中国军团”的存在感都很强——多部华语电影入围,章子怡成“大师班”授课的亚洲第一人,中国网红、微商重金购买“戛纳红毯秀套餐”成话题,当然也有买片卖片。最终奖项方面,韩国影片《寄生虫》夺得最高奖“金棕榈奖”;而红毯方面,据爆料,一位中国小网红数天里走了9次红毯,也是相当“敬业”了。


  韩国电影首次获得金棕榈奖


  去年拿到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是日本电影《小偷家族》,随后在中国内地也进行了公映。今年则由韩国电影《寄生虫》获得,据悉,这是韩国电影首次获得金棕榈奖。


  据报道,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寄生虫》讲述的是无业家庭的人去面试高薪家教发生的意想不到的故事,反映了韩国社会阶层差异和贫富差距问题,影片叙事流畅,构思巧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宋康昊、崔宇植、曹汝贞、李善均等韩国知名演员参演这部影片。而前几天刷屏的昆汀·塔伦蒂诺执导的《好莱坞往事》则遗憾而归,该片由布拉德·皮特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此前获奖呼声很高,评价也很好,但最终无缘错过。


  华语片《南方车站的聚会》表现也很亮眼


  今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大片云集,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21部作品入围,口碑“爆款”频频出现。华语电影的表现也很亮眼,由刁亦男执导,胡歌、桂纶镁、廖凡、万茜主演的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是本届电影节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该片在中外影评人中获得了好评,在场刊评分上,《南方车站的聚会》拿下2.7分(满分4分)。


  《南方车站的聚会》是胡歌首部登陆戛纳的电影。首映后,刁亦男极具个人特色的电影风格再度获得国际影评人的广泛认可。该片中胡歌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他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为了该片他提前学武汉话,观摩审讯嫌疑人的过程,为了动作戏也苦练射击,潜心投入创作过程的他“清空”了过往的表演经验,带给观众,也带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开始”。


  此外,浙江导演顾晓刚的《春江水暖》被选作“影评人周”的闭幕影片,这是该单元创立以来首次将中国电影选为闭幕影片。《春江水暖》讲述了杭州富春江畔的一个大家庭,年迈的母亲在寿宴上意外中风后失智,四个儿子轮流照顾她,而他们各自的家庭也面临着亲情与现实的考验。


  “红毯秀”“最大广告位”都被中国面孔占据


  盘点本届戛纳电影节的闭幕,不能不提“红毯秀”,今年尤其火热,在社交网络中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红毯秀上的中国面孔,比如网红、微商、生面孔艺人等,一些电商平台和旅行社都推出了“戛纳红毯秀套餐”,10万元左右就能走一趟。最近又有媒体曝光称,有位中国小网红数天里甚至走了9次红毯。这些蹭热度的“毯星”,在大家的群嘲中照旧走得很欢。


  另据报道,戛纳市场上,多个携项目来的中国片方也广受关注,各种与中国电影相关的论坛、酒会、派对应有尽有,还第一次有了“中国日”活动。另外,打开中国的社交网络,也会发现,很多中国明星都在戛纳活动,出席品牌活动,参加论坛。比如许晴以推广大使的身份出席中欧女性影展戛纳论坛,与小S、黄璐等展开讨论;周冬雨则在“跃动她影”论坛分享着自己的一线经验,全程用英文对答如流,令人刮目相看。


  买片卖片市场也很活跃,供媒体人、电影人免费取阅的场刊里关于中国电影的报道层出不穷,多部中国影片出现在《银幕》《综艺》等场刊的封面、版面。整个戛纳最大、最贵的“广告位”——位于电影宫对面的高楼海报位,也由中国电影《天火》买下。据官方数据,戛纳电影节中国市场的注册人数逐年增加。有媒体报道,2018年,全球电影产业出现衰退,也影响到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但中国逆势而行,在市场上表现出超强的购买力。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


  《寄生虫》奉俊昊(韩国)


  评委会大奖:


  《大西洋》玛缇·迪欧普(塞内加尔)


  最佳导演:


  《年轻的阿迈德》达内兄弟(比利时)


  最佳女演员:


  《小小乔》艾米丽·比查姆(英国)


  最佳男演员:


  《痛苦与荣耀》安东尼奥·班德拉斯(西班牙)


  最佳编剧:


  《燃烧女子的肖像》瑟琳·席安玛(法国)


  评审团奖:


  《悲惨世界》拉吉·利(法国)


  《巴克劳》朱利亚诺·多内莱斯、小克莱伯·门多萨(巴西)


  虽又陪跑但中国电影人闪闪发光


  戛纳金棕榈大奖一出,网上就有声音表示,日本、韩国顺着拿过奖了,期待明年轮到中国拿奖。其实算一下,自1959年首部中国影片征战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时起,已走过一甲子的时光,这期间仅《霸王别姬》(1993年)捧得过“金棕榈奖”。虽然这些年来,中国电影一直“陪跑”,不过也有令人欣喜的地方,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人在戛纳电影节上闪闪发光,比如巩俐、章子怡等。当然了,如果那些没有作品,甚至跟电影无关的“中国毯星”能就此再见就更好了。


  追忆华语片戛纳大放异彩的时光


  邻国电影正意气风发地凸显民族文化,但有点遗憾的是,中国人讨论热度最高的则是“中国毯星”。


  中国在电影市场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但在戛纳电影节的声音,却明显弱了下来。2016年、2017年连续无缘,去年贾樟柯的《江湖儿女》也颗粒无收。中国人开始追忆那些年华语电影在戛纳大放异彩的时光。获得高艺术认可的《霸王别姬》已经是26年前的事儿了。风光无限的导演和演员,基本没有作品到戛纳。但如今文艺片很难在中国电影院受到追捧,常常干不过好莱坞大片。私下大家则很爱追韩片、印度片、日剧、韩国综艺。创作者和观众不妨都来点反思,别太过于一窝蜂关注喧嚣浮华的东西,而较少沉下心来挖掘自身,少谈谈金钱焦虑,多讲讲情怀。拍出中国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固然喜大普奔,但《我不是药神》、《狗十三》这样现实题材的片子也期待更多。


  主流电影新闻之外的戛纳


  觉得自己很无聊,戛纳电影节都落幕了,除了《寄生虫》我居然没有太关注电影,相反电影之外的花边新闻倒是看了不少:从如何在淘宝上买到一张戛纳的邀请函,到红毯上哪个女明星的裙子最好看,还有哪个明星念错字了哪个网红又去抢镜头了……当然还有光芒四射的巩俐、章子怡也都在戛纳扬眉吐气,但这次她们去戛纳却只有荣誉没有作品。本届戛纳电影节的中国电影元素也都是看介绍大概有个印象,几部电影都说不上了解。感觉跟那些花边新闻一样,都成了主流电影新闻之外的升级版。


  对比于去年日本的《小偷家族》和今年韩国的《寄生虫》相继大放异彩,中国电影会不会倍感压力?中国电影市场体量如此庞大,近几年屡屡打破票房纪录的几部华语电影都挺不错啊,但似乎要说拿到国际上去评奖又觉得缺少那么点儿意思。在华丽唯美的武侠大片风靡一时之后,中国电影是该想想怎样找到最适合的国际风范了。 

责任编辑: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