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醇芳:一抹跨国的芬芳

来源:中国文化译研网

作者:

2020-03-03

一张异国的美丽脸庞,一套优雅的西装套裙,她身上有着法国女人的优雅;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带着吴侬软语似的腔调,她身上有着上海女人的娇媚。她是高醇芳,自2004年起创立法国巴黎电影节,每年都给塞纳河畔送去一阵“中国风”。
在我们采访开始之前,她连续接了好几个电话,在上海的这两天,她似乎都没能歇下来,但是她的语调始终轻柔缓慢,时不时还和身边的人开两句玩笑,似乎什么事到了她那里都是有条不紊的样子,采访就在这样的平静气氛中开始。 


针对我们的提问,她先介绍了一下巴黎电影节的创办历史:她从上世界八十年代创立法中文化协会讲起,讲到2004年法中文化年的时候,她发现文化交流中还缺少电影的项目,就提议办一个电影节,就这样联合了中国广电部、中国电影代表团、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机构举办了第一届中国电影节(当时称为“中国当代电影节”),之后就一直坚持了下去。“我在很认真地做这件事情”她这样说。
她在一个节目里说过,第一届电影节举办的时候,中国电影基本没有法语字幕,当时,是她带着自己的朋友,利用所有工作之外的时间,一点一点进行翻译,才推动了首届巴黎电影节的诞生。但是,当我们问起创立、举办巴黎电影节其中的艰苦时,她只是笑笑,说了一句“问题是很多的,但是大家也不需要了解,中国观众带法国朋友来电影院看电影,已经很开心了。”在这个时代,很多人善于标榜自己的成就以及成功后背后的汗水,她却是这样淡然。这苗条的身影下,究竟藏有一颗怎样坚毅的心呢?
对于自己的付出她一笔带过,而对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问题——翻译,她却是认真地讲了起来。她指出,现在的制片商把翻译问题看得太轻,没有留出足够的经费,请不了高水平的翻译者,翻译人员也没能得到该有的酬劳。字幕翻译是电影在国际推广上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需要翻译者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和很好的文学功底。但是现在的制片商多数不重视这一层面,只考虑票房这种看得见的回报,却忽略了金钱所不能衡量的长远利益。而在她看来,在法国影院播映一部能让观众开怀大笑的《三毛流浪记》,是很开心的事情,“这个笑声就超过了很多的票房。”她非常期待中国文化译研网准备建立的中法翻译人才机制,这样一来,既能保障字幕翻译的质量,也能减轻她的负担。


她在研修班的大会上曾经重点讲到过翻译问题。对于电影来说,翻译是重中之重,比如前几年很热的《无极》翻译到国外就成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样的翻译是断不可取的。2004年第一次举办展览的时候,她要求在做成字幕之前核对一下翻译,本以为只需要修正一两句话,结果几乎每一句都要修改。因此她要求翻译的时候必须同时有外国人和中国人,最后定稿的人必须是以法语为母语的专家。电影翻译中的字幕翻译更加考验译者的功力。由于字数的限制,字幕翻译甚至比翻译小说还难。字幕要在短短一行小字里,使用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和所处的时代的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情绪和性格,非常容易出差错。曾有一次他们在引进一部苗族片子时,发现翻译者将一个老太太说的“我年纪大了,可能脑筋不太好”翻译成了“我真是一个蠢蛋”,前者是老年人的自怨自艾,后者却是没受过教育的小姑娘所使用的语言,这样的翻译明显不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但是,如果字幕翻译做得好,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在中国第一部彩色戏剧片——梅兰芳主演的《生死恨》即将踏上法国大地之前,她配合着片子的节奏,将台词翻译得非常简练,在翻译时也使用了法语中的戏剧语言,使整部电影的台词非常“入调”,最后影片放映的效果非常好。总之,就像她一直强调的那样,要有好的翻译,才能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精华,才能让外国人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


当谈及中法电影交流中的障碍,她说“文化上是没有隔阂的,文化艺术没有国界。”尤其是人类所共同的情感,比如夫妻之情、亲子之情,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相通的,观众都能被打动。而有些历史知识,只要稍微翻译得好一点,再加上一些解说,观众欣赏起来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归根到底还是翻译问题,翻译做得好,电影才能传播出去。因此,她也不会特意选择某些类型的影片在电影上播映,而是精选多种类型风格、跨越时代和民族的好的电影展示给观众。就像一位法国导演所说,“我们是没有观众群的概念的。”
最后她指出,希望她所主办的巴黎电影节和法国电影联盟主办的法国在线电影节能促进中法这两个电影大国的交流,不仅让中国电影走出去,也要让外国电影走进来。

后记:
她总是那样平静,似乎众多纷扰的事宜对她来说都可以有条不紊地解决。她又是那样认真,每个细节都臻于至善。在她的讲述中,我们能看到她对字幕翻译的高要求,更能看见她对于电影交流的信心和热爱。或许,就是这样的热情让每年的巴黎电影节都好评如潮,就是这样的认真让法国观众对精选过的电影赞不绝口,就是这样的平静让她在中法电影交流的道路上走了这么远。
人物小传:
高醇芳(Denna Gao,Dina Gao),法籍华人,著名女画家、美术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宋庆龄基金会理事,法国巴黎中国电影节主席,法中文化协会创办主席,法国政府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法国政府学术教育骑士勋章获得者。她于1984年创办中法文化协会,2004年创办巴黎中国电影节,为中法文化交流事业做出极大贡献。


责任编辑:王晓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