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的翻译人才培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吕晓轩

2020-10-19

“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沿线各国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的“五通”,而语言是实现“五通”的前提和基本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53种官方语言,对不同语种翻译人才的需求空间巨大,尤其是小语种翻译人才匮乏。如何培养符合时代与社会需求的翻译人才,是目前翻译人才培养院校首要思考的问题。“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家间交流既有文化沟通,又有技术等专业领域的合作与谈判。这对翻译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诉求,构建翻译人才质量保障体系迫在眉睫。


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需求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推动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评价翻译人才培养质量既要关注过程质量,同时也应该重视结果质量。评价过程中应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保证人才培养目标与细化的评价维度之间存在一致性,构建与教学、课程相一致的翻译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翻译人才培养院校或机构应该在以规模培养的发展方式基础上,拓展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路径。稳定现有规模,优化培养结构,提升质量管理意识,保障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以人才标准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机制。质量标准是确立人才培养方向的根基。翻译人才的质量标准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才的需求,规范评价标准,完善质量评价机制。构建政府、学校、学术机构、行业部门、社会机构“五位一体”的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培养院校或机构人才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责任主体,明确质量标准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将质量标准有效贯彻到具体的教学之中,保障和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此外,依据标准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自我评估、信息公开等制度。

以特色人才为目标,构建特色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机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施行,对特色翻译人才的需求量骤增。因此,翻译人才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应以特色人才培养为目标,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各培养院校或机构应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工作,从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采集必要的市场需求信息,建立不同类型人才的评价标准,开展分层分类评价。各高校应基于自身特点,创建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如外语类高校的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可以构建多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市场需求,大力培养小语种翻译人才。理工类院校可以依托理工专业优势,开设科技类翻译人才培养课程,培养科技类翻译人才。经贸类院校可以重视商务类翻译人才培养。各类院校依托自己的特色优势,开设特色翻译人才培养课程,从而建立具有科学性与前瞻性的特色翻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积极探索实现路径

参照全面质量管理,翻译人才质量保障体系的实现路径可包括计划、实施、评估、反馈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动态、循环的过程,具有内部的一致性和逻辑的连贯性。在计划环节中,应树立全面教育质量观,构建良好的质量文化氛围。结合现有的翻译教育政策,确立清晰的培养目标,即人才质量标准。明确人才培养的三个核心问题,即首先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及为谁培养的问题;其次,有效处理好规模发展和质量提升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次,明确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优化的有机联系。这既是新时期翻译人才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切入点,也是计划环节的首要任务。在实施环节中,建立科学、简明、可操作的质量标准是翻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前提。秉承系统性、实效性、发展性等理念,结合院校自身特色,构建完备的以自我诊断式评估为主要方式的翻译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从而进一步完善翻译人才质量评价体系。进入评估环节后,为了保障评估体系,可以依据一些法律体系和开展一系列评估活动来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各院校可以根据各专业人才的特点,灵活设置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建设与社会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采集更多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在反馈环节进程中,反馈和改进是人才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反馈是通过采集评估过程中的信息,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建立翻译毕业生培养质量的反馈机制,进行质量跟踪调查,获取相关意见和建议。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动态、持续的系统过程。反馈的目的是修正和优化计划环节设定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活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经济往来、技术交流日益频繁,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就愈加显著,交流、文化问题需要翻译人才加以解决。完善的翻译人才质量保障体系,不仅能够弥补巨大的翻译人才数量缺口,同时亦可满足社会对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完善的翻译人才质量保障体系时刻关注翻译人才需求信息,动态调整人才培养规格,保证翻译人才培养质量,从而能够输出优秀的翻译人才,让他们在国际经济、文化等领域,充分发挥沟通、中介能力,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技术更新。建立翻译人才质量保障体系,既服务于高等院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可为社会翻译人才质量监控提供反馈信息。



(本文系国家教育考试科研规划课题“社会认知框架下CSE笔译自评表效度及应用研究”(GJK2019044)、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支持项目“翻译专业八级考试笔译能力测试效度验证”(UNPYSCT-2017137)阶段性成果)


(作者吕晓轩,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罗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