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举办,青岛世界汉学中心承办的问道中国:“新汉学计划”博士毕业生研习营之“译研越山海——大师说翻译”汉学学者沙龙在青岛礼贤馆举办。“新汉学计划”的10余名博士毕业生在韩国知名汉学家、中国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际鲁迅研究会会长朴宰雨(PARK JAE WOO)的带领下重走礼贤之路,围绕“以翻译为径,促进中外融通”主题展开沙龙座谈,共同畅谈翻译多样性与文化交流新未来。 文学使人类跨越时空,实现心意相通。朴宰雨(PARK JAE WOO)教授多年来深耕鲁迅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韩现当代文化文学比较等领域的学术研究。他以个人的学术成长历程为例,分享翻译实践和文化交流经验,并与“新汉学计划”博士毕业生们共同探讨求学之方与治学之道,就学术科研和成长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以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助益。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和世界性文学巨匠,他的作品是韩国人民和学界重视的精神食粮和思想遗产。朴宰雨(PARK JAE WOO)教授表示,韩国首尔大学中文系的鲁迅研究与译介传统颇深、学术积累丰厚,是他年少求学道路上的启明星,从中确定了学术兴趣,得到诸多灵感与启示。 朴宰雨(PARK JAE WOO)教授以前辈之言,诫青年之辈,抛出“作为新生代青年,作为汉学家,你们要往何处去?”之人生命题。他坦言道,自己多年精研中国文化,从中不断汲取滋养思想与生命的文化养分,并希望能够通过学术研究与活动将这些收获传递给更多需要的同仁。他表示,学习、运用中文讲好文化交流故事是大多数青年汉学家的初心。作为青年汉学家,基于学术研究的双边交流对于汉学这一学科非常重要,汉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与时俱进的认知中国、研究中国、表达中国,向世界传达和彰显不同国家文化艺术的审美内涵与精神底蕴。 朴宰雨(PARK JAE WOO)教授鼓励各位博士在更宽的领域树立崇高的学术理想,确立远大的学术目标。在才气之外,练就锲而不舍的毅力、正确的治学态度和独到的治学方法;勇于穿越中外思想、社会、文化、心理、审美、习俗的文化鸿沟,肩负起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的神圣使命,助力世界不同国家的文明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 翻译一小步,亦是文化交流一大步。朴宰雨(PARK JAE WOO)教授表示,翻译之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未来的汉学家,更需要坚持和而不同、易地思之、求同存异的立场,以宽阔的视野和与众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可翻译和创作出拥有感情、热情、共鸣的文章。 在对谈环节,阮国偲(NGUYEN QUOC TU)博士以从事中越翻译多年的经历出发,请教如何提高翻译能力以及作为一个青年学者如何平衡学术工作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朴宰雨(PARK JAE WOO)教授从自身翻译和研究鲁迅作品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谈到,兴趣与使命感相辅相成,翻译能力提升需要久久为功,一以贯之。复杂文本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问题,而是要透彻地理解和把握原文的特点与风貌、内容和实质,辨明各语言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深刻理解的基础下进行译入语的表达,审校时推敲译文语言文字的表述,以求文字、文化与思想形成合力。 叶尔肯·纳扎尔拜(YERKIN NAZARBAY)博士提出如何看待翻译过程中的视角、立场、目的和情感的主客观关系问题。朴宰雨(PARK JAE WOO)教授教授将其归纳为翻译的权力与边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尽可能地还原原文信息、作者思想和精神境界,确保目的语读者能够获取与源语读者基本一致的理解;同时,也应善于发挥译者主体性,以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为考量,并适时灵活变通,以增加译作的流畅性及可读性。 其他“新汉学计划”博士毕业生纷纷畅谈求学过程中的感想和体悟,就特有名词和术语翻译等具体问题朴宰雨(PARK JAE WOO)教授请教,展现了青年汉学学者的未来学术展望和深度思考。朴宰雨(PARK JAE WOO)教授以多年深耕文学译介和学术交流为基础,从"东亚文化共同体"的宏阔视野和中国文学世界化的高度,深度透视译介对象、译介方法等翻译伦理问题,一一耐心解答,倾囊相授。 青年汉学家是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亲历者,是中国文化世界讲述的生力军。“新汉学计划”博士毕业生将在一位位汉学前辈的指导下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承接起卫礼贤等一代代汉学大师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沟通人类心灵,引发精神共鸣,互学互鉴,相互丰富。推动开创更加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中外文化交流新局面、新未来。
2024-12-16
2024-12-13
2024-12-12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