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论坛精彩回顾丨中国古代典籍外译与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二)

来源:中国文化译研网

作者:

2023-11-27

20231021日,世界汉学与中国学研究大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召开。21日下午,大会分论坛“中国古代典籍外译与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二)”在世界汉学中心欧洲厅举行,论坛上半场由淮北师范大学季淑凤副教授担任主持人,贵州财经大学李翠蓉副教授担任评议人。论坛下半场由广州中医药大学苏红副教授担任主持人,南京农业大学王银泉教授担任评议人。线上线下共计有来自国内众多高校的专家学者、硕博研究生50余人与会。论坛讨论热烈,取得了良好反响。

be674885dcfbb5b2ffc393991287cf88.jpg

 

上半场发言

 

发言人:刘慧(上海外国语大学)

题目:《从跨文化阐释视角看〈论语〉波斯语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上海外国语大学刘慧副教授作了题为“从跨文化阐释视角看《论语》波斯语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的学术分享,刘老师以三种早期《论语》波斯语译本为研究对象,梳理了《论语》中四个的独特中国文化负载词在各译本中的翻译情况,通过探讨不同译者的身份背景、翻译目的以及对儒家思想术语的翻译方式,挖掘译本中体现的中伊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对翻译策略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波斯语语境中阐释儒家思想的有效方式。


发言人:季淑凤(淮北师范大学)

题目:《英国传教士甘霖〈红楼梦〉译介研究》

淮北师范大学季淑凤副教授做了题为“英国传教士甘霖《红楼梦》译介研究”的学术分享。季老师通过考察英国来华传教士甘霖的《红楼梦》相关著述情况,探析甘霖论著中对《红楼梦》的评价与观点,重点分析了《葬花吟》译文的翻译方法与特色,归纳甘著在《红楼梦》英译史上的价值,补充了早期《红楼梦》英译史料的研究。


发言人:邱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嘉应学院)

题目:《阳明学在英语世界的百年“研译”谱系考辨:过去、现状及展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邱槿博士做了题为“阳明学在英语世界的百年“研译”谱系考辨”的学术分享。邱博士针对翻译学对现有阳明学丰硕研译成果关注较低的现状,梳理了自1915年以来英语国家阳明学译研主要文献,基于“研译并行”的思路提出三大研译进展期并总结各期特征,对英语国家阳明学研究整体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及展望。


发言人:熊野(澳门科技大学)

题目:《从教学目的和诠释行为看禧在明〈聊斋志异〉译文中拟书场叙述模式的构建》

澳门科技大学熊野博士做了题为“从教学目的和诠释行为看禧在明《聊斋志异》译文中拟书场叙述模式的构建”的学术分享。熊博士对英国汉学家禧在明《华英文义津逮》中选译的13则《聊斋志异》故事进行了互文比照,认为译者在文本诠释时借鉴了中国说书艺术,采用独特的“拟书场叙述风格”虚构出一个“说书式”的故事叙述者;进而从语言教学与跨文化诠释层面分析了这一操作的内在机理及其对语言教学与翻译实践的重要意义。


发言人:韩梦雨(贵州大学)

题目:《译者主体性视角下〈道德经〉中重要概念的英德译本对比研究——以林语堂和卫礼贤的译本为例》

贵州大学的韩梦雨同学做了题为“译者主体性视角下《道德经》中重要概念的英德译本对比研究——以林语堂和卫礼贤的译本为例”的学术分享。韩同学将《道德经》英文译本与德文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总结这两个译本的异同,提出译者主体性理论,可为后续其他中国文化典籍的英译本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发言人:阮氏雪Nguyen Thi Tuyet、梅银河Mai Ngan Ha、陈氏冰清 Tran Thi Bang Thanh(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所属汉喃研究院)

题目:《越南古典名著〈翘传〉绘本的越法合作与其亚欧流传过程》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所属汉喃研究院阮氏雪、梅银河、陈氏冰清三位助理研究员做了题为 “越南古典名著《翘传》绘本的越法合作与其亚欧流传过程”的线上学术分享。三位学者立足版本学、文字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文学、历史、绘画等多元信息参照,生动翔实地讲述了中国小说《金云翘传》自18世纪传入越南直至百年后复又西传的文本传奇之旅,论述了东方学家阿瑟·谢翁与伯希和对其译本在保护与研究方面的贡献。


评议人总结

李翠蓉副教授对上半场发言做了评议总结。李老师指出,有些语种会出现中国古代经典典籍的译本数量少、译成时间较晚、相关研究不充足等现象,刘慧老师从译者翻译的微观角度剖析译文背后文化背景的影响,这一从语言到文化的关注为更有层次地研究经典外译提供了新思路。韩梦雨同学比对了《道德经》英、德译本,关注译者的主体性在译本中的凸显,对从译本到译者供了进一步分析。季淑凤老师的研究为我们展示了英语国家《红楼梦》译研的丰富内容,尽早建立一个囊括所有《红楼梦》译本的图文数据库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越南三位学者的《翘传》译本年谱研究十分有学术价值,他者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在西方世界的认知度更高,同时也给当下的汉学研究带来很多启发。

 

下半场发言

 

发言人:陈恩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

题目:《汤姆斯英译〈花笺记〉的“世界文学”意义生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恩维教授做了题为“汤姆斯英译《花笺记》的世界文学意义生成”的学术分享。陈老师从文体、主题、审美三向度就《花笺记》首部英译本(译者汤姆斯)做了全面分析,认为此译本一方面使《花笺记》成为了双重文化性质的“世界文学”,进而直接推动了歌德“世界文学”的观念和创作模式的形成,另一方面也为《花笺记》多语种翻译打开了不断经历民族文化间双重折射和文化和审美意义的增殖空间,最终促使其成为了一部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学经典。


发言人:李翠蓉(贵州财经大学)

题目:《比较、翻译、阐释——乐府诗在西班牙语世界的接受路径探析》

贵州财经大学李翠蓉副教授做了题为“比较、翻译、阐释——乐府诗在西班牙语世界的接受路径探析”的学术分享。李老师以西班牙语世界关于乐府诗的众多译本及其副文本、专门论述与西班牙语的世界文学史、文学辞典、翻译辞典为研究对象,探析了乐府诗在西语世界的接受路径、局限与应对,为乐府诗域外接受研究路径以及中国文学域外传播提供了参照。


发言人:刘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题目:《〈周易〉在俄罗斯的翻译与传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刘早副教授做了题为“《周易》在俄罗斯的翻译与传播”的学术分享。刘老师通过对俄国汉学中早期至当前的《周易》翻译之译者群体、版本选择、诠释特点、阅读群体等因素的内容流变分析,细致梳理了《周易》在俄罗斯的译介传播史,认为这一译介与传播的历史实质上是中国传统自然哲学系统在俄落地生根、成长嬗变的过程。


发言人:宓田(南开大学)

题目:《“金花的秘密”——〈太乙金华宗旨〉在西语世界的译介》

南开大学宓田老师做了题为“‘金花的秘密’——《太乙金华宗旨》在西语世界的译介”的学术分享。宓老师介详细绍了《太乙金华宗旨》自1929年德国汉学家卫礼贤初译、瑞士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荣格做序后对西方学界产生的影响及由此而来的英、日语翻译及多部中文回译本的情况;通过比较各译本的通异、分析各译者对原作的顺应与偏离厘清了不同译本间的谱系关系,描绘了该著作在西语世界的译介面貌,为中国道教典籍在西语世界的传播提供了借鉴。


发言人:李佳(沈阳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题目:《〈道德经〉法语翻译史》

沈阳师范大学李佳老师做了题为“《道德经》法语翻译史”的学术分享 。李老师梳理了自首部《道德经》法语全译本于1842年出版至此后三个世纪中《道德经》在法语语境下的传播状况,提出《道德经》法译经历了以学术化翻译为开端、以大规模复译为发展,以跨文类衍生创作为新特点的三个历史阶段,认为《道德经》以其丰富的译本形态表现为中国思想、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典范。


发言人:方姝(浙江师范大学)

题目:《19世纪英国中国古典诗歌译介与研究概观》

浙江师范大学方姝博士做了题为19世纪英国中国古典诗歌译介与研究概观”的学术分享。方博士通过严谨的文本考证,将学界公认中国诗歌英译开端前推四年,即始于1894年英国汉学家翟理思发表《古今诗选》同题论文,并认为该文是研究翟理斯中国诗歌观最直接可靠的文献材料;进而通过分析翟理思此文对中国诗歌“韵外之致”的独特理解,描画出19世纪末英国汉学由传教士汉学向学院派汉学转型的痕迹。


总结

王银泉教授对本场发言做了评议总结。王老师指出,这一场发言主题丰富多元,每位学者基于各自的研究兴趣,在会场上做了精彩的发言,让他感受到了“后生可畏”。同时,王老师也就系统类的学术梳理等方面给出一些建议。在做系统类的归纳总结研究中,首先要避免重点不突出的问题,研究应有侧重。其次,学术研究要大胆立论,小心求证。王老师认为,最近一二十年,汉学有了非常迅猛的发展,无论是文学译介的研究,还是文化发展的研究,大家都做的很扎实,这使他对汉学未来的发展充满期望。

 

本分论坛为“世界汉学与中国学研究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坛嘉宾发言涉及多种中国古代典籍的域外传译与多元视角研究,在场师生讨论热烈,获得良好反响。

责任编辑:黄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