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阿根廷前驻华大使牛望道(Gustavo Sabino Vaca Narvaja),阿根廷拉努斯国立大学(UNLA)教授牛宏道(Camilo Miguel Vaca Narvaja Fleming),北京语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汉学中心拉美汉学与文化中心主任孙新堂一行入驻世界汉学中心。
入驻期间,由世界汉学中心主办的中阿文明对话会成功举办,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世界汉学中心主任、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汉学与中国学学院院长徐宝锋与牛望道大使、孙新堂主任进行深入对话,探讨了中拉关系的现状与未来,以及如何通过世界汉学中心这一平台推动中拉之间的文明交流与互鉴。对话中强调了民间外交(公共外交)在两国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中国在融合传统与现代方面取得的平衡,并分析了当前拉丁美洲地区对中国认知的缺失与偏见问题。对话中提出了通过加强学术合作、媒体建设以及促进青年交流等方式,来深化中拉两国在经贸、学术文化及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平衡和谐的世界。世界汉学中心作为连接中拉文明的桥梁和智慧纽带,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具体对话内容
徐宝锋教授:纵观世界形势和世界格局,中国和拉美之间经历了共同的挑战,也拥有了共同的机遇。今天我们请到了阿根廷前驻华大使牛望道,著名翻译家、世界汉学中心拉美汉学与文化中心主任孙新堂来共同探讨中阿、中拉关系的现在和未来。同时,我们也希望探讨如何以世界汉学中心为平台载体,更好地推动中国和拉丁美洲之间的文明交流和文明互鉴。
牛望道大使是资深的外交官,同时也是知名的学者、汉学家,担任阿根廷驻华大使期间,推动中国和阿根廷签署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文件,以阿根廷为代表的拉丁美洲国家与中国,在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您积极推动两国关系、亲民的“网红”大使形象也在中国深入人心。
今天您到访世界汉学中心,是在外交领域之外又开拓了一个全新的格局、全新的局面,将文明的交流对话引入到两国交流的快车道。孙新堂主任长期旅居拉美,活跃在中拉文学交流与翻译领域,是中拉文化交流的标志性人物。
在今日的对话中,我们期望深入探讨未来中国与拉丁美洲在文明互鉴领域应如何开辟一条崭新的路径。您卸任驻华大使后,回到阿根廷继续在拉努斯国立大学任教,并担任中阿合作项目的负责人,致力于推进中阿友好关系。您认为,民间使者在两国交流与合作中,能发挥哪些更为核心且重要的作用呢?
一、民间外交(公共外交)在两国关系中的作用
牛望道大使:在我看来,相较于政治层面的变动,文化、体育以及思想交流等层面则呈现出更为恒定的特质。这些交流让我们能够寻找到共同点,进而加深对自身身份的认知。这种联系,我称之为“永久性关系”,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韧性。高校等学术机构,作为这种永久性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两国之间的思辨提供了平台,从而实现了一种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连续性。
将学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是至关重要的,在我担任大使之前,我作为一名学者,在大学里深入研究过中阿关系。在阿根廷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前八年,我就与阿根廷的学者们合作出版了一部研究著作,这一研究成果,在我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学术研究与公共外交在推动两国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在我任职期间,许多研究人员的建议都指出阿根廷与中国的关系至关重要,这也影响了我们的政策制定。
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对于加深中国和阿根廷民众之间的理解以及深化两国合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然而,由于距离、空间以及文化和语言的差异,目前大多数阿根廷民众对中国了解甚少。甚至阿根廷政界的部分人士也对中国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缺乏深刻理解,仍将其单纯视为一种经济行为,而未能认识到它已成为推动构建世界范围内人类命运同体的重要力量。
徐宝锋教授:孙新堂主任曾在拉美地区有过十余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并主导策划了“中国作家讲坛”等一系列中拉文化交流项目,您对此有何见解?
孙新堂主任:通过该项目,我已成功邀请80多位中国当代作家访问拉丁美洲,同时,该项目也是一个双向交流的平台,至今已邀请近10位拉丁美洲作家来到中国,与本土作家进行深入交流。
这一项目让我深切体会到双方对彼此认知的浓厚兴趣,正如牛大使所言。拉丁美洲的读者、作家及评论家都热切期望能读到中国作家的作品,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动态。
借助“中国作家讲坛”这一平台,我们促成了包括莫言、刘震云、韩少功、阿来等中国杰出作家与拉丁美洲优秀作家之间的深度交流与认知。拉丁美洲作家通过访问中国、翻译并阅读中国作家的作品,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他们也积极参与到中国文学在拉丁美洲的传播与推广中,如撰写书评、推荐作品等。
正如牛望道大使所强调的,中国文学与拉丁美洲文学的交流对于思想的碰撞与激荡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拉丁美洲的普通读者而言,阅读中国当代文学是了解中国、中国文化、历史以及当代中国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文学作品,他们能够洞察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变迁,感受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中国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承和发扬其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
二、中拉关系的未来发展路径
徐宝锋教授:您觉得在加深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同时,如何能够拓展两国的知识性的接触和理解?
牛望道大使:今天能够访问世界汉学中心,我非常高兴。世界汉学中心的重要性恰恰体现在它促进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与拉丁美洲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知上。
正如之前所讨论的,拉丁美洲对中国存在诸多认知缺失和偏见,同时在中国,对拉丁美洲的了解也相对有限。正是通过像世界汉学中心这样的机构和项目,我们能够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知识的生产与传播。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汉学中心正在与全球多个学术机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这种认知的深化。
在阿根廷,人们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这样的平台,进行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今天的对话以及类似的视频传播方式,都是将我们的思想和知识传递给更多人的有效途径。这将激发年轻一代的兴趣,并推动他们深入研究相关领域。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是破解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更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国际公共产品,它摒弃了大国强权威迫的传统做法,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我们拉丁美洲国家,曾饱受强权干涉之苦,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的是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这一倡议在最近的新闻事件中已经得到了验证。疫情期间,我们都遭遇了同样的困难,而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冲突也证明,一个国家单打独斗是难以成功的。因此,我们需要相互支持,共同前进。
三、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的关系
徐宝锋教授: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5000年不间断文明历史的国家,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产为世人所瞩目。在国际社会中,存在着将中国划分为传统中国和当代中国的观点,然而,这两者实则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作为一名外交官、知名的阿根廷学者及汉学家,您怎么看待传统的中国和当代中国的关系?您认为在阿根廷甚至在整个的世界范围内,如何基于对于传统中国和当代中国的理解,建立起一个非常积极的健康的关于中国的国家形象的认知。
牛望道大使:中国在传统与现代融合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实现了卓越的平衡。这种平衡源于历史财富与现代化进程的相互补充,也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阴阳互补原则。
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思想传统,正与中国当前的发展模式相融合。我深信,对过去的认知是构建未来的基石——正如我们无法割裂自己的根源,否则我们将无法明确前行的方向。这种观念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克服挫折来学习,这一过程与一个国家、一个文明面对其历史和传统时的态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元素和养分,这种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珍视,在我看来,是中国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持这些传统,因为它们构成了我们的文化遗产,这是每个国家都会珍视的宝贵财富。然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拥有5000年的历史,并且知道如何与其他文明共存。
在科学、思想等多个领域,中国都展现出了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政府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强调与保护,无疑是一项值得高度评价的工作。这种思想的传播不仅丰富了中国自身,也为全人类带来了宝贵的启示。
全球文明倡议,反映了中国所拥有的巨大多样性和付出的努力。中国正致力于整合其不同的文化和传统,以形成一个和谐而富有活力的社会。我认为这是一条非常积极的道路,它体现了中国通过倡议与多国合作,共同寻求发展和进步的精神。在解决多样性问题的过程中,中国不是将多样性视为问题,而是将其作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四、消除外界对中国的偏见与误解
徐宝锋教授:由于部分西方媒体影响和干扰的存在,拉丁美洲对中国产生了一些消极印象。为了消除这些不真实的理解和信息缺失所造成的障碍,以及恢复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正确认识,您认为如何去消除一些不真实的理解,或者是因为信息的缺失所造成的这种障碍,带来的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这样一个破坏。
牛望道大使:实际上,世界汉学中心这样的项目对于消除偏见和弥补知识缺失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我看来,问题的根源不仅在于偏见和认知的缺失,还在于某些国家存在的政治意图,他们试图将自身意志强加于他国。阿根廷也曾遭受过此类行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需要采取自己的方式应对。以中国与阿根廷的关系为例,中国政府始终寻求与阿根廷保持平衡、互惠的发展关系,而非强加自身意志于他人。
关于如何提升中国形象,除了加强学术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外,媒体建设也至关重要。在当今社交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年轻人通过手机等设备迅速获取信息。因此,我们需要创造新的媒体表达方式,让更多年轻一代能够更容易地接触到来自中国的真实信息。例如,短视频等现代传播方式可以成为他们真正了解中国的有效途径。因此,新兴国家应在这方面加强合作,包括科技和人文交流。中国在与阿根廷及拉丁美洲的合作中一直秉持开放态度,没有设置科技壁垒,而是寻求互惠互利,包括科技转移等实质性帮助。中国成为大部分拉美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得益于中国的出发点与新兴国家的需求高度契合。我们可以通过金砖国家机制、中拉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共同体等机制,共同创建一个更加平衡的国际关系,防止其他国家将其思想强加于我们。我认为,中国和我们这些国家应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种交往过程并非只让某个国家单独受益,因为只有一个国家受益的关系是不可持续的。在这方面,中国已经树立了典范。
五、未来合作展望
徐宝锋教授:在中拉经济合作日趋紧密,基于产业链、价值链重组的相互依存格局基本形成的今天,仅有经济利益的密切相融,还不足以使双方构建坚实的“命运共同体”。我们也注意到在拉丁美洲的大多数高校没有开设中文课程,到目前为止拉丁美洲还没有一个大学开设中文系,关于中国的研究机构也是凤毛麟角。您怎么去看待这样的一个现象?您觉得未来我们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推进这种改变,来加深两国除了经贸之外,在学术文化以及遗产保护等领域的更深层次的合作。
牛望道大使:在我整个驻华工作期间,我确实观察到阿根廷以及拉丁美洲对中国和汉语学习的兴趣在持续增长。这从我们大学注册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就可以看出。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深受西方影响,阿根廷的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对中国和汉语文化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
不仅如此,我在某些场合,如在外交部,也曾表达过我的批评观点。我认为我们在体制设计和导向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如今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变,例如,我曾与同事讨论过,阿根廷外交部在欧洲设有30个大使馆,而在亚洲却只有15个。然而,亚洲现在已经成为阿根廷对外贸易和投资关系中最重要的地区。考虑到我们与亚洲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有着相似的发展历史和更美好的未来前景,因此我们应加强与这些国家的联系。这并不意味着要关闭在欧洲的大使馆,而是要更加重视与亚洲国家的关系。对于大学而言也是如此。因此,近年来,我在拉努斯国立大学等高校推动了中国研究项目,并与中国的大学展开合作,并即将开设中国研究的硕士专业。同时,世界汉学中心与包括拉努斯国立大学在内的拉丁美洲对中国的认知、研究和兴趣高度契合,这对拉丁美洲地区来说非常重要。我坚信,扩大阿根廷与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至关重要,包括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研究。阿根廷与中国等亚洲国家之间存在巨大的互补性,因此我们共同面临挑战,需要共同努力推动阿根廷教育部和高校开设更多与中文和中国研究相关的项目。我一直强调大学是一个重要且长久的平台,与政府相比,大学的力量更加持久。因此,我们应把大学科研机构作为重点,推动双方加强学术、历史和文化的联系。
徐宝锋教授:人才的缺乏会成为制约双方交流的因素。互派留学生,培养精通外语、了解对象国文化的人才对双边关系具有长远的意义。随着双方需要共同关心、共同探讨的课题越来越多,智库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双方政府的重视,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会产生更直接的影响力。世界汉学中心与拉努斯国立大学(UNLA)即将于7月召开西语地区汉学家大会,届时将聚焦地区汉学发展与人才培养、中文教育、地区智库对华研究等诸多领域,您对本次大会有什么期望?同时,在您的支持和协调下,我们也将在7月份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首届拉丁美洲的汉学家大会,并启动和拉努斯国立大学汉学中心的共建计划。您对此有什么预期?
牛望道大使:作为阿根廷人,我深感荣幸和激动,汇聚西语地区汉学家和中国学学者的区域性汉学大会将在阿根廷隆重召开。阿根廷在南美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共同体中具有重要地位,对该地区产生着深远影响。此次大会将与阿根廷的著名学府,如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以及其他公立学校如拉努斯国立大学、拉普拉塔国立大学、何塞帕斯大学,还有科尔多瓦国立大学和乌斯怀亚大学等共同联合举办。这样的合作将充分整合阿根廷各地区的大学学术资源,同时,也将吸引整个地区的大学积极参与。
这次大会无疑将成为思想和学术领域的一次重要盛会,其影响力将深远地触及思想和知识生产领域。我们期望通过这次大会,构建一个拉丁美洲汉学家的学术网络,通过这个新平台,共同研究中国,形成合力,促进双方的学术交流。因此,能参与其中,我感到特别高兴。
我坚信,这次大会将成为历史性的里程碑,对中国和拉丁美洲的知识思想交流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同背后的画作所展示的苏格拉底与孔子的对话,古希腊的伟大思想家们为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石。同样,我们的讨论和这次大会也将成为知识传承的重要一环,不仅对拉丁美洲,甚至对全人类都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我们需要更多的思想交流和知识传承。在此,我再次表示对世界汉学中心举办这样伟大的项目的热烈祝贺,并预祝7月份的拉丁美洲汉学家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徐宝锋教授:您对世界汉学中心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望和嘱托?
牛望道大使:在今天这样的对话中,我们得以深刻审视自我并探寻各自的特点。此次在世界汉学中心的交流,正是思想碰撞与互相学习的绝佳平台。此类对话对于我们克服认知障碍、消除偏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坚信,世界汉学中心将成为打破认知壁垒、消除固有偏见的核心机构,并在未来促进国际思想交流与碰撞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认为世界汉学中心的设立是非常必要且及时的。
我对于能够加入世界汉学中心感到由衷高兴,并对世界汉学中心开放的态度表示赞赏。该中心聚集了众多拉丁美洲的汉学家和思想家,我非常认同并愿意积极参与这种以学术团队为基础的集体工作。
我衷心祝愿世界汉学中心能够成为思想激荡和认知碰撞的交汇点,并在未来越办越好,成为我们共同追求知识与真理的灯塔。
2024-12-16
2024-12-13
2024-12-12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