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志:我的前世一定是个中国人

作为一名美国人,他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在这片充满了开拓者气质的土地上,他为了解中国而留下来,在中国创业成家,融入中国。如今,在中国生活了38年的龙安志,拥有着多重身份:经济学家、投资顾问、环保主义者、作家、纪录片导演。

2019-01-07
中国文化点亮纽约时报广场跨年夜

当地时间2018年12月31日,一年一度的纽约时报广场跨年庆典活动在世界各地观众的欢呼声中热闹开启。中国文化再次激情点亮纽约,向现场逾百万名民众精彩展示了来自“山水之城”——中国重庆的独特自然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并通过电视和网络直播向全世界送上来自中国的新年问候和祝福。

2019-01-07
波澜壮阔不显惊 ——沙博理英文自传印象

犹太裔中国籍翻译家沙博理(Sidney Shapiro, 1915-2014)出生并成长于美国,而立之年来到中国生活和工作,又三十年步入花甲。1979年,他回首往事,用母语书写自传An American in China: Thirty Year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一个美国人在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卅年》),分别在北京和纽约出版。1997年,沙博理调整自传章节结构,增加篇幅,在北京出版,重新取名为My China: The Metamorphosis of a Cou

2019-01-07
诺亚·查尼《失落的艺术》:失落只是等待被发现

想象这样一册书,里面谈到的艺术品,一度存在于世,而今已荡然无存,难免令人心生肃穆。诺亚·查尼写道,如果有那样的博物馆,搜藏失落的艺术品,“其经典藏品将超过全世界现有博物馆藏量的总和”。查尼说的是“经典藏品”,不只是“艺术品”,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传递出他新著《失落的艺术》的戏剧性口吻。但是,它也流露出查尼的严肃性:这本书的范围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熟知的艺术史的学科,正如他所说,我们熟知的艺术史只局限于“大约200件幸存的重要作品”。

2019-01-03
专题:汉学家眼中的中国吸引力

作为长期致力于研究汉学及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优秀的海外汉学家起到连通中西方社会并促进其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他们不仅是西方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桥梁,更是传播中国文化、推广中国优秀作品的使者。笔者现精选出中国文化译研网部分会员汉学家的采访集锦,由他们来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巨变。

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