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有意思的聚会。首先是认识了很多来自全世界的翻译者,你会发现,可能来自埃及或者其他国家的译者,和你在翻译同样的书。除了这个场合,再没有别的场合可以碰到那么多来自不同语种的、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的译者。每次都有六十人参加,三十个译者,三十个作家,两天时间,最后要谈的,当然是怎么让中国文学走出去。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我们身处的当下,能够形成共识的或许会有“娱乐”、“市场”、”消费“、“互联网”,“全球化”……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昭示着诗歌的不合时宜,那种对于真善美的执着甚至偏见,真的还能够唤醒人们的普遍共鸣吗?
作品充满隐喻,叙事节奏张弛有度,结构简洁而富有层次,语言精准老到,写四川大地震后所带给幸存者的心灵创痛,并着力于伤痛过后人生态度和生存方式等深层问题的揭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说:“贯通二十多年从容写作,成绩斐然。他幼习中医,熟谙阴阳,小说写得虚实相济,境界高远,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学习。”
10月11日,浦安迪先生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工程”创新项目组和东方文学研究室之邀,到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并做了题为“关于‘创世’——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一个视点”的学术讲座。
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