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出生的孔天威,目前是哥伦比亚国立大学的教授,同时他也是哥中友好协会的成员。“我们致力于把所有哥伦比亚的学者聚集起来,引导他们进行有关中国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把他们的研究结果汇集起来,从而促进我们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孔天威介绍道。
记者:您如何评价本次“中法译者工作坊”?您认为学员们的翻译水平如何? 刘和平:我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应该从具体的事情做起。虽然参加工作坊的学员中法双方各仅有3名,但是如果能够通过工作坊把这些人培养起来,也算是扎扎实实的工作。 经过对工作坊学员的选拔、给他们授课,我认为这些青年人离翻译大家还有些距离。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塑造中国文化形象、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感召力和影响力、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文化“走出去”自然包括中国文学“走出去”。
作为汉学研究的新生力量,青年汉学家走上了前台。满怀对中国的想象、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生机,他们来到中国,切身感受、体验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进而投入到有关中国的学术研究当中。
“CCTSS - ATLAS中法译者工作坊”(以下简称“工作坊”)由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法国文学翻译促进会(ATLAS)以及法国驻华使馆共同主办,从两国众多申请者中评选出6名译者(中方3名、法方3名)赴法国、中国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研修。
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