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义: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原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今天中国历史性地被推到世界舞台中央,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交流是以学习外国、输入外国文化产品为主的话,那么今天的特点是需要大力加强文化输出。
翻译市场的变化已经说明了这种趋势。长期以来,中国的翻译是把外文翻译成中文,但是 2011 年中国翻译协会的调查显示,翻译市场上的工作量中译外第一次超过了外译中,比例达 54%比46%。这种趋势还在强化。
以前,中国文化对外交流要么是古典文史哲经典的对外翻译,要么是京剧、武术、中国美食的展示,如今却是古今并进、形式多样的局面。以漫画作为交流媒介颇能吸引青年人。2016 年举办的“悟空杯中日漫画大赛2016”就是一个在青年文化领域取得突破的生动案例。大赛期间举办了中国知名漫画人做客官方微博、日本漫画名家进校园等活动,均获得百万级的网络关注。
三岁移居美国的赖静平放弃美国外交官职业,在中国办起了“武侠世界网站”,一炮走红。作为网络文学的爱好者和翻译者,他为海外读者提供了不同的文学鉴赏体验,构建了文学交流新渠道,成为对传统文学对外翻译的补充。
“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一期选题72个,涵盖中国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和艺术等多个角度,最终评定出38部精准、深入介绍中国,适合在海外出版发行的同时具备国际畅销书、长销书潜质的中国主题内容图书,进行稿酬补助和出版补贴。二期项目征集中,并将于今年11月20日之前完成申报工作。
点击链接了解“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详情:http://www.cctss.org/show/noticedetail/67ca606b60fb4d4ab17b91398d9820f4/$N
文化交流主题也在变得大众化。以中国文化译研网为平台,组织外国汉学家写中国就是时代的一种水到渠成。从各国作者去年提交的70多个选题看,他们关注中国的面既宽又广,尤其呈现平民化的特点。有人想写在中国遇到的年轻人,有的想以一家中国房东为创作主线,有的想以中国早市为故事背景,有的想展示中国的某一艺术领域。
文化交流还需要语言能力的支撑,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中国提出了巨大的语言服务需求。今年6月在非盟总部举办中非智库论坛,中非专家学者一起讨论扶贫话题,习近平主席的《摆脱贫困》一书当时只有英文和法文版,埃及一位前外交官当场提出愿意帮助出版阿文版。这也说明中国文化交流需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拓展覆盖面。可以说,“一带一路”走多远,中国对外翻译能力就应该有多强。
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还处于开始阶段,此时此刻我们更需要了解国外最流行、最让人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让中国的文化更加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
2024-12-24
2024-12-23
2024-12-20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