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要从电影质量上下功夫 ——访基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功察连科·阿列克萨

来源:中国文化译研网

作者:李安奇

2016-07-25

李安奇(以下简称“李”):请问您都看过哪些中国电影呢?

阿列克萨(以下简称“阿”):我看过很多香港电影,大多讲述中国功夫,比如成龙的动作片还有相对比较新的《叶问》。这些电影很有名气,我大概也是从它们开始认识中国的。
乌克兰人最早接触的中国电影基本与功夫有关,比如《少林寺》,它讲述了南北少林的故事,特别吸引我,我反复看了很多遍,甚至还前去少林寺拜访过。我很欣赏李连杰,喜欢他的动作电影。此外,我还喜欢与历史有关的电影,比如《末代皇帝》,通过这部电影我了解了北京,知道了故宫、天坛等名胜,来中国后,我还专程去了这些地方参观,寻找电影里的踪迹。当然如果去电影院,我会选择喜剧,因为它们充满趣味,也生动精彩。

 

李:您认为目前乌克兰观众最喜欢什么样的电影呢?本土生产的、来自美国的、俄罗斯的还是中国的?

阿:我认为应该是美国电影,好莱坞在乌克兰很有影响力。目前乌克兰上映的中国电影还很少。

 

李: 目前乌克兰电影市场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呢?

阿:乌克兰每年发行的电影数肯定比俄罗斯少,主要还是进口欧洲和美国的电影,中国电影还是相当少的。

 

李:那么乌克兰观众有机会看中国电影吗?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多吗?

阿:在乌克兰,通过电视、网络,可以看到中国电影,有些电影有俄语译制版。my-hit是乌克兰人常用的电影网站,里面的大多数中国电影没有字幕,只有简单的配音,很多影片的原声没有被消除,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完成了整部影片的配音,比如《美人鱼》、《道士下山》。这些影片的点击量相对较低,对电影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李: 那您对中国电影有一个怎样的印象与评价?

阿:我本人特别喜欢中国电影。现在的发展形势下,人们想要从电影里更多地接触不同人的生活,我认为中国电影就提供了这种可能。

李: 请问您会把电影应用于教学吗?这可是锻炼口语、听力的好途径。

阿: 是的,我经常把电影应用于课堂中,这是一个学习语言、了解文化的良好途径。当然给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放映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电影。对于一年级同学来说,最好是放映经典的教学类影片,里面有生活中的交际情境,让大家知道应该怎样运用语言。它们也不能算真正的电影,但这种学习方式非常高效。对于高年级同学来说,我会选择不太复杂的电影,不过并不是中国电影,而是汉语版的《怪物史瑞克》。

 

李:为什么会选择一部好莱坞电影呢?

阿:这个电影本身很出色,它的汉语版翻译得也很好。选择它与文化没有关系,而是因为动画片情节简单,便于学生们快速懂得剧情。对于高年级学生,我还会选择一些现代经典的电影,尤其是与武术相关的影片,学生看电影不仅可以学习语言,还可以接触文化。当然电影的思想永远是最重要的,那些能够传递智慧、拍摄精良的电影才会使人们有兴趣,也使学习高效。

李:您通过观看中国电影,对中国和中国社会有怎样的认识呢?

阿:学汉语这么多年,我对中国一直都有特别好的印象。对中国的印象主要来自我的留学生涯及每一次访问,我曾经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汉语,也参观过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每一次出访都会有新的体会与感触,让我了解到很多新的东西,感受到中国的快速发展。可以说,中国一直让我着迷。

 

李: 作为一名翻译家,您有没有接触过影视译制行业?翻译过中国电影?

阿: 这个并没有。说到翻译,我主要是完成了教材编写工作,为讲乌克兰语的学生编写了汉语教材。我自己的女儿现在也都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

 

李: 那您在将来有怎样的翻译计划呢?

阿:计划当然是有的。去年我来北京参加了一个叫做“纪念汉学家”的会议,会议决定共同致力于汉语翻译事业。我们学校与中国也有很多翻译上的合作,中方将提供更多用于翻译的材料。当然,我和我的同事们也商讨把中国电影翻译成乌克兰语,这不是什么难题,以后肯定会有这样的合作。

 

李:那对于您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毕业后一般会从事什么职业?他们热爱自己的专业吗?

阿:当然。大多数学生不仅热爱中国和中国文化,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做好了离开乌克兰前往中国进一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计划,为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国际型人才做准备。

 

李:您对中国电影的“走出去”有什么样的看法?

阿: 总体上来看,我认为目前中乌之间影视剧的合作交流还相对较少,之后这方面的合作肯定会不断加大。目前中国电影在乌克兰只能从电视、网络上找到,影院基本不会上映。中国电影本身也没有美国大片的趣味性和剧情性,要想真正走向世界,还是要从电影质量上多下功夫。

(本文为研修嘉宾专访系列的第二十六篇)
   

采访/整理:李安奇(中国传媒大学)


责任编辑:霍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