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汉学六百年——以英国汉学的发展看中英文化文学之交流

美国当代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曾说“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向另一个世界伸出触角,每个人对那个世界都有不同看法,但是他们都一致称此世界为中国。既有许多带有优越感或是轻慢意味的文字;同时也有许多充满尊敬、热情、敬畏的文字。从两组文字中,读者均可追溯文化与历史的根源”。历史上中国文化与域外文明的交流、碰撞与会通,也正是其他国家、民族从不同渠道认识中国、研究中国和理解中国的过程。

2020-11-18
从晏子到麦家,英国汉学家米欧敏如此 “解密”中国文化

她是位金发碧眼的英国女郎,却偏偏迷上了古代汉语;她是《晏子春秋》全本在西方世界的首位英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外译再添新作;她慧眼识得麦家的小说《解密》,其英译本风靡全球,一举造就了国际出版界的“麦家神话”;她不是中国人,却被韩国首尔国立大学聘为汉语教授。她,就是英国汉学家、翻译家米欧敏教授。

2020-11-03
《永恒的中国:99首中华文化诗作精选(双语版)》在英国正式出版

《永恒的中国:99首中华文化诗作精选双语版》近日已由英国帕斯国际出版社(Paths International Ltd)正式出版,在全球发行。

2020-08-10
在批判性对话中彰显英美聊斋学的特色与价值——评《英美聊斋学研究》

海外汉学,狭义而言,指的是以古代中国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文学、哲学、历史、语言等开展的相关研究。就中国文学而言,早于明清之际的来华传教士,如罗明坚、利玛窦等便对《诗经》开展了译介;而后法国传教士陆续来华,又相继将小说和戏曲纳入了译介和研究的视野,如由法国传教士殷弘绪所译之《今古奇观》中的几则短篇、马若瑟译出的《赵氏孤儿》,此外还有威尔金森的《好逑传》(1761年英文,也称帕西本) 等,逐步引发了西方知识界的关注。

2020-07-13
马丁·阿尔布劳:国际仓颉计划将为实现超越国界的相互理解做出重要贡献

全球化理念的倡导者、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英国全球中国研究院荣誉院长马丁·阿尔布劳教授因时间冲突关系,未能出席4月19日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2020纪念联合国中文日特别活动:“疫情下的世界汉学与文化发展”国际人文论坛暨国际仓颉计划启动仪式,由此他特意录制视频,从伦敦发来致辞。

20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