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多方面的,除了文学艺术,还包含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模式等。中国人与外国人在一起,价值观体系、传统和信仰等都不一样,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视角,不可能以偏概全。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季刊创刊主编(之一)。
国家“丝路书香”工程框架下的“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秘书处与北京语言大学继2019年初夏共同举办“讲好中国故事——百国青年共话人类命运共同体演讲大赛”取得热烈反响后,将优秀预赛讲稿和决赛讲稿整合集结,与研究出版社联合出版讲稿合集《青春宣言》,该书近日正式出版发行。 本文选自《青春宣言》中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张德贵所作讲稿。
2020年8月4日,由北京语言大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驻华使馆、阿拉麦·塔巴塔巴伊大学、德黑兰大学、圣拉兹大学主办,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承办,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平台支持的“后疫情时代的中伊汉学与文化发展论坛”第四次会议以视频会议的形式顺利举行,“后疫情时代的中伊汉学与文化发展论坛”系列活动成功落幕。
她来自保加利亚,多年致力于将汉语作品译成西语。她曾译介蒲松龄、冯梦龙等古代文学家的经典著作,译过莫言、贾平凹等当代作家的作品,还参与过不少影视作品的翻译工作,现主要研究中国中晚唐文学。她在中国文化传播之路上不断前行,希望将更多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带给拉美读者。
图志